宣傳保健食品能抗病毒、抗腫瘤,九極生物撞上“虛假宣傳”槍口被罰4.5萬
在如今人人喊打虛假宣傳的關鍵時期,無論是企業還是營銷人員都對虛假宣傳避之不及,尤其是直銷企業。
然而,在越來越多的保健品企業選擇與虛假宣傳割裂的時候,卻有一家直銷企業撞在了槍口上,在關鍵時期受到了“特別關照”。這一次被曝出的,是廣東九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九極生物”)。
8月26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2019年第二批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件,其中九極生物是唯一一起涉及直銷企業和保健食品的違法典型案件。
市場監管總局的公告顯示,九極生物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含有“預防腫瘤”“抑菌、抗病毒作用、抗腫瘤作用、護肝解毒作用、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等內容的保健食品廣告,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違反了《廣告法》第十八條第(二)項的規定。依據《廣告法》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2019年3月,廣州市黃埔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停止發布違法廣告,並處罰款4.5萬元。
今年是打擊保健食品虛假宣傳的集中時期,不少直銷企業早就發表自律聲明,強調、要求不得虛假宣傳、不得宣稱保健食品有治病功能。
另外,為使得保健食品與“神藥”徹底劃開界限,市場監管總局也在本月20日下發《保健食品標注警示用語指南》,要求保健食品必須與藥品區別開來。
俗話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對於直銷的輿論圍攻目前已經有偃旗息鼓之勢,在這個節骨眼上,九極生物卻被監管部門“官宣”存在虛假宣傳的違法行為,這對於保健食品行業和直銷行業來說都是“豬隊友”的表現。
除了存在虛假宣傳現象,九極生物還曾被多次曝料涉嫌傳銷。
據媒體報道,2017年上半年,九極生物曾卷入傳銷風波,公司支付寶賬戶4000多萬元資金被湖北省通山縣人民法院凍結。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的一則行政裁定書【(2017)鄂1224財保18號】顯示,湖北省通山縣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查處廣東九極生物公司於該縣非法傳銷一案中,為防止該公司轉移或隱匿非法資金,通山縣工商行政管理局向通山縣人民法院提交財產保全申請,要求對被申請人(九極生物)在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及金融機構相關賬戶的存款依法予以凍結4000萬元。
一個月後法院才將九極生物的賬戶解封。對於子公司資金的凍結,九極生物控股公司廣州市香雪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香雪製藥”)回應稱,非法傳銷活動為個人行為,與企業無關。
2017年底,《三湘都市報》發布一篇名為《誇大宣傳跨區直銷,九極生物或涉嫌變相傳銷,消費者應警惕》的報道指出,九極生物在湖南存在多層返利的三網合一製度。即繳納一定費用,可獲得20%的零售利潤和2—5層血緣獎等多種獎勵。並且,其63款產品在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均無備案。
此外,該報道還指出,湖南省並非九極生物的直銷擴區,也並未被商務部認證。
香雪製藥雖再次表示“都是專賣店店主的個人行為”,但該事件仍然對其品牌造成了不少負麵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九極生物母公司香雪製藥是一家以中成藥製藥和研發為主業,集西藥製藥、生物醫學工程和藥材規範種植於一體的高新技術醫藥企業,於2010年12月15日在深交所上市。
香雪製藥上市後曾斥資近10億元(以超募資金為主)收購11家企業,九極生物就是第一個收購對象。
據中國經濟網報道,2011年4月,香雪製藥出資3750萬元收購九極生物100%股權。香雪製藥對其前景信心滿滿,預計“九極生物可給香雪製藥年銷售增加約3億元,淨利潤貢獻約4500萬元”。
收購6個月後,香雪製藥又資6500萬元,使其注冊資本升至8000萬元,達到申請直銷牌照的注資要求。
九極生物獲牌後,時任公司總經理包遠韶稱,九極生物的目標就是複製無限極,達到無限極的業績(2013年營收達120億元),“1/10就是13億元,1/3就是50億元。接近無限極的規模,機會是必然的。在不犯錯的前提下,九極生物力爭做‘第二個無限極’。”
從目前來看,九極生物不但沒有成為“第二個無限極”,還深陷虛假宣傳、涉嫌傳銷等負麵輿論中。
有醫藥界人士透露,香雪製藥當時選擇進軍直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希望降低單品獨大的風險。
依照此前的年報,香雪製藥抗病毒口服液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這個比重曾一度有所下降:從2010年的67.22%下降到2011年的58 .21%。然而,香雪製藥2012年中報顯示,當年1~6月,香雪抗病毒口服液總計營收1.88億元,占到公司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的75%。
為了降低風險,香雪製藥用IPO募集資金展開了包括進軍直銷、抗腫瘤新藥領域、打造“大健康產業鏈”在內的多元化內容,並著重打造以九極生物為首的保健品產業鏈,作為大健康產業的完善與補充。
在2017年的年報裏,香雪製藥更是對九極生物寄予了厚望:通過加大直銷業務與其他模式的融合,集合各業務板塊的優勢資源,以大健康產業為核心,用“互聯網+”思維進一步鞏固直銷、電子商務、實體店鋪加盟三大商業模式有機融合,搭建一個多元化經營的平台,以實現保健品業務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中藥行業整體出現下滑趨勢,對於此前業績重度依賴中藥注射液、中成藥的企業而言,轉型勢在必行。
香雪製藥從收購九極生物開始,就展現出了明顯的進軍保健品市場的意圖。但據專業人士分析,“目前中國保健品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與藥品相比,顯然更難做。香雪製藥作為一家製藥企業,不專注做藥,而是到一個充分競爭的保健品市場去做,這一舉措本身就有待商榷。”
九極生物是香雪製藥進軍保健品市場的主力。換句話說,九極成功了,就意味著香雪製藥拓展保健品市場的成功,反之亦然。
但透過九極目前的一係列行為來看,香雪製藥的保健品之路並不順利。
早前,香雪製藥預計,九極生物可給香雪製藥年銷售增加約3億元,淨利潤貢獻約4500萬元。但事與願違,九極生物的營收並沒有一路高歌猛進,成為“第二個無限極”,反而一直不溫不火。
資料顯示,收購當年,九極生物僅實現515.58萬元營業收入,淨利潤僅有9.98萬元。次年,九極生物營收為1504.16萬元,淨利潤261.02萬元。
2016年,九極生物淨利潤倒是出現了大幅增長,營收9406萬元,同比增長52.5%;淨利潤2310萬元,同比增長46.6%。
但2017年又出現了下滑現象,當年收入1.01億元,淨利潤2258.55萬元;收入較2016年的9406.62萬元增長了7.64%,但是淨利潤卻同比下滑了2.25%,淨利潤率也由2016年的25%下滑至2017年的22%。
從2013年獲牌以後,九極生物虛假宣傳、涉嫌傳銷等現象便不時出現。加之今年初權健“爆雷”,政府對整個保健市場和直銷行業采取了雷霆監管,大部分直銷企業的業績都受到了很大影響,九極生物今年的處境將更加不容樂觀。